1、概述
用电量收益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等高科技手段,从计量表计入库检定、配表接电、表度抄收、电量计算、电费发行、线损还原统计、表计运行、电网运行等业务流程入手,将电力营销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纳入到系统内,可分专业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决,实现购电信息、供电信息、销售信息三个环节的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了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层面的信息共享,达到售电环节的实时数据分析,落实“精益化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放映客户需求的营销机制和体制。
2、系统主要功能
1)冻结数据采集功能;
汇总各类采集系统对现场用户表计的采集数据(含冻结数据和实时数据)。
2)表计安装正常分析功能(判断表计是否存在接线错误);
3)计算统计各单位每月月末零点用电量;
4)检查分析用户需量是否超容;
5)检查每月每户需量基本电费是否正确;
6)统计分析用户无功倒送情况、分时段功率因数;
7)检查分时表日期与时钟及误差情况;
8)分析原因:根据断电时间、断电次数、无功相位分析产生的原因(电网停电、用户电气事故、电能计量故障、窃电);
9)线损分析 ;
10)平均电价分析;
11)没有执行分时电价用户的峰谷比;
12)探测不正常用电;
13)统计多功能表实抄率 ;
3、系统应用
3.1 使用地区: 江苏省电力公司
3.2 产品应用: 系统主站、数据通讯线、手持抄表终端等
3.3 系统应用成果: (以江苏XX供电公司为例)
1)、实现自动抄表,抄表效率、抄表质量全面提高
通过用电量收益系统的实施,改变过去人工按显抄表方式为手持终端自动抄表模式,抄表到位率100%,抄表效率大幅提高,抄表出错率为0,抄表数据项由过去8项提高至160多项数据,以下是各表计抄表效率对比表。
表类型 |
现场抄表时间(秒) |
抄录数据项目(条) |
自动采集抄表时间减少 |
自动采集抄表效率 |
||
自动采集 |
手工抄录 |
自动采集 |
手工抄录 |
|||
单相复费率表 |
2 |
30 |
3 |
3 |
↓28秒 |
↑15倍 |
国产多功能表 |
80 |
240 |
160 |
8 |
↓150秒 |
↑52倍 |
进口多功能表 |
50 |
240 |
160 |
8 |
↓190秒 |
↑95倍 |
2)、建立全面数据分析方法,协助各专业工作
综合现场多功能表计问题,重新制定多功能表计检定方法及流程,加强多功能表计入库检定。
在原精度测试基础上,增加多功能表计规约检定及内部存贮数据项对应关系的检定,全面规范多功能表计要求,为全自动抄表打下良好基础。
3)、提供基础分析数据,用检和稽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通过反向电量、停走表、电量突变、需量变化及清零、平均电价变化、编程次数、断相时间、线损同比等分析,使用检和稽查工作具有针对性,并能提供用检依据。长期数据的监测,使用检和稽查能更好地跟踪和筛选高危用户。
系统实施过程中,已对多户现场接线接反及窃电行为进行查处,追缴电费几十万元,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4)、及时解决用电现场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通过现场运行数据的全面抄收,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为需求侧管理提供基础。
通过使用该系统,可以保证该供电公司80%以上售电量在同一时点(即每月零点)准确无误地计算和统计出来,配合以关口表的零点数据,能够精确计算出各单位的真实线损,提高电力公司的监控和决策能力,并为电网规划、跨区电力调度提供可靠依据。
用电量收益监测系统(简称“系统”)是供电公司营销生产活动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仓库与挖掘技术等结合应用,从计量表计入库鉴定、配表接电、表度抄收、电量计算、电费发行、线损还原统计、表计运行、电网运行等,将电力营销生产活动的全过程纳入到系统,分专业对结果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现购电信息、供电信息、销售信息三个环节的统计、分析,必须开发建设统一的用电量收益系统,实现网省公司、地市公司层面的信息共享,达到售电环节的实时数据分析,落实“精益化管理”,逐步建立适应市场变化、快速反映客户需求的营销机制和体制。
朗新科技开发并实施的用电量收益监测系统已通过江苏省电力公司组织的项目验收,于2007年在江苏省全面推广使用,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主要功能
3.1 电费专业
反向有功电能分析
无功电能分析
用电量突变、停走分析
分时段功率因数分析
电能需量检查分析
电能需量服务分析
3.2 用检专业
自动化抄表实现率统计分析
线损还原统计分析
3.3 计量专业
电表运行状态分析
电网运行状态分析
电表表参数分析
3.4 业扩装接专业
电网运行状态分析
反向有功电能分析
根据实际应用,报表统计功能如下:
3.5 自动抄表实现率统计报表;
3.6 分线路、台区线损还原报表;
3.7 用电量统计报表;
3.8 分厂家、电表故障类型统计报表;
3.9 电能需量统计报表;
主要性能
4.1 数据分析范围: 100%用户
4.2 分析准确率: 100%
4.3 统计分析误差率:<0.0 1%
4.4 用户连接数: > 500